東京電影節簡(jiǎn)稱(chēng)為T(mén).I.F.F,這是一個(gè)被國際電影制片人協(xié)會(huì )成人的,日語(yǔ)地區較受關(guān)注并且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規模的全球14個(gè)國際A類(lèi)電影節之一,從1985年由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(xié)會(huì )舉辦以來(lái),一開(kāi)始是每?jì)赡昱e辦一次,從1992年以后則改成了每年舉辦一次,舉辦時(shí)間通常在每年10月到11月之間,每年頒發(fā)的金麒麟獎則是該電影節的最高榮譽(yù)獎項。
從1985年首次舉辦以來(lái),至今已經(jīng)舉辦了36屆,其中1995年第8屆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從缺;在第十屆《完美的圓圈》和《超越寂靜》兩部電影同時(shí)獲得最佳影片的獎項,從東京國際電影節舉辦至今,已經(jīng)有32部電影獲獎。
根據獲獎?dòng)捌膰蛯а輥?lái)看,其中尼爾·伯格曼先后獲得兩次東京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,影片分別是《折翼》和《親密文法》。而根據國籍來(lái)看,其中中國作品獲得最佳影片獎項最多,五部電影分別是《老井》、《藍風(fēng)箏》、《天國逆子》、《暖》和《雪豹》;法國和以色列分別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,兩國電影分別獲得過(guò)4次和2次最佳影片獎項。
東京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
東京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| |||
年度 | 獲獎電影 | 導演 | 國家或地區 |
第1屆(1985) | 《臺風(fēng)俱樂(lè )部》 | 相米慎二 | 日本 |
第2屆(1987) | 《老井》 | 吳天明 | 中國 |
第3屆(1989) | 《白玫瑰》 | 萊克·格爾利奇 | 南斯拉夫/英國 |
第4屆(1991) | 《希望之城》 | 約翰·塞爾斯 | 美國 |
第5屆(1992) | 《白色戰爭》 | 鄭智泳 | 韓國 |
第6屆(1993) | 《藍風(fēng)箏》 | 田壯壯 | 中國 |
第7屆(1994) | 《天國逆子》 | 嚴浩 | 中國 |
第8屆(1995) | 從缺 | ||
第9屆(1996) | 《給我一個(gè)爸》 | 揚·斯維拉克 | 捷克 |
第10屆(1997) | 《完美的圓圈》 | 阿德米爾·凱諾維奇 | 德國 |
《超越寂靜》 | 卡洛琳·林克 | 薩拉熱窩 | |
第11屆(1998) | 《睜開(kāi)你的雙眼》 | 亞歷桑德羅·阿曼巴 | 西班牙 |
第12屆(1999) | 《黑暗之光》 | 張作驥 | 臺灣地區 |
第13屆(2000) | 《愛(ài)情是狗娘》 | 亞利桑德羅·岡薩雷斯·伊納里圖 | 墨西哥 |
第14屆(2001) | 《口號大過(guò)天》 | 杰爾吉·喬瓦尼 | 阿爾巴尼亞 |
第15屆(2002) | 《折翼》 | 尼爾·伯格曼 | 以色列 |
第16屆(2003) | 《暖》 | 霍建起 | 中國 |
第17屆(2004) | 《威士忌》 | 胡安·帕羅·里貝拉、帕羅·斯托 | 烏拉圭 |
第18屆(2005) | 《向雪祈愿》 | 根岸吉太郎 | 日本 |
第19屆(2006) | 《OSS117之開(kāi)羅諜影》 | 米歇爾·哈扎納維希烏斯 | 法國 |
第20屆(2007) | 《樂(lè )隊來(lái)訪(fǎng)》 | 艾倫·科勒林 | 以色列/法國 |
第21屆(2008) | 《圖潘》 | 謝爾蓋·德沃茲弗依 | 德國、哈薩克斯坦、波蘭、瑞士、俄羅斯 |
第22屆(2009) | 《保加利亞天空下》 | 卡門(mén)·卡萊夫 | 保加利亞 |
第23屆(2010) | 《親密文法》 | 尼爾·伯格曼 | 以色列 |
第24屆(2011) | 《無(wú)法觸碰》 | 艾力克·托蘭達、奧利維·那卡什 | 法國 |
第25屆(2012) | 《繼子》 | 羅蘭娜·利維 | 法國 |
第26屆(2013) | 《我們是最棒的》 | 魯卡斯·穆迪森 | 瑞典 |
第27屆(2014) | 《天知道》 | 本·薩弗迪、約書(shū)亞·薩弗迪 | 美國、法國 |
第28屆(2015) | 《尼斯:瘋狂的心》 | 羅伯托·柏林厄 | 巴西 |
第29屆(2016) | 《昨日之花》 | 克里斯·克勞斯 | 德國/奧地利 |
第30屆(2017) | 《谷?!?/td> | 賽米·卡普拉諾格魯 | 土耳其 |
第31屆(2018) | 《阿曼達》 | 米夏埃爾·艾斯 | 法國 |
第36屆(2023) | 《雪豹》 | 萬(wàn)瑪才旦 | 中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