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獅獎是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頒發(fā)的最高電影獎項,而這個(gè)獎項與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還有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并稱(chēng)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,也是全球電影領(lǐng)域最高的國際獎項,通常每年頒發(fā)一次,每次頒發(fā)一般都是頒給一部電影,從1949年創(chuàng )辦以來(lái),至今已經(jīng)舉辦了80屆電影節。
這80屆頒獎典禮中,共有89部電影獲得這個(gè)金獅獎的最高榮譽(yù),其中在首屆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的作品分別是《我們等待自由》、《戰地晴天》兩部;而最新一屆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的作品是《可憐的東西》。其中奧古斯托·吉尼那導演是獲得這個(gè)獎項最多的導演,他導演的《利比亞騎兵》、《阿爾卡扎爾之圍》、《檳加西》三部電影均獲得金獅獎獎項。
在這80屆的頒獎典禮上,中國作品也在其中大放異彩,其中第46屆1989年的侯孝賢執導的《悲情城市》、1992年第49屆張藝謀導演的《秋菊打官司》、1994年第51屆蔡明亮導演的《愛(ài)情萬(wàn)歲》、1999年第56屆張藝謀執導的《一個(gè)都不能少》、2005年第62屆李安執導的《斷背山》、2006年第63屆賈樟柯執導的《三峽好人》、2007年第64屆李安導演的《色·戒》以及2020年第77屆趙婷導演的《無(wú)依之地》均獲得了最佳影片金獅獎獎項,其中張藝謀導演和李安導演均獲得過(guò)兩次金獅獎,而侯孝賢導演成為華人里第一個(gè)獲得該獎項的導演。
金獅獎歷屆最佳影片名單
金獅獎歷屆最佳影片名單 | |||
屆次 | 年份 | 作品 | 導演 |
第1屆 | 1932年 | 《我們等待自由》 | 雷內·克萊爾 |
《戰地情天》 | 埃德加·塞爾溫 | ||
第2屆 | 1934年 | 《阿蘭島人》 | 羅伯特·弗拉哈迪 |
《泰雷薩旗手》 | Guido Brignone | ||
第3屆 | 1935年 | 《安娜卡列妮娜》 | 克拉倫斯·布朗 |
《幻影》 | Carmine Gallone | ||
第4屆 | 1936年 | 《加利福尼亞的皇帝》 | 路易斯·特倫克爾 |
《利比亞騎兵》 | 奧古斯托·吉尼那 | ||
第5屆 | 1937年 | 《舞會(huì )的名冊》 | 朱利恩·杜維威爾 |
《女人與?!?/td> | Carmine Gallone | ||
第6屆 | 1938年 | 《奧林匹亞1:民族的節日》《奧林匹亞2:美的祭典》 | 萊妮·里芬斯塔爾 |
《空軍敢死隊》 | Goffredo Alessandrini | ||
第7屆 | 1939年 | 《阿布納·梅西阿斯》 | Goffredo Alessandrini |
第8屆 | 1940年 | 《驛站長(cháng)》 | 古斯塔夫·烏西基 |
《阿爾卡扎爾之圍》 | 奧古斯托·吉尼那 | ||
第9屆 | 1941年 | 《克魯格總統》 | 漢斯·斯坦因霍夫 |
《鋼盔》 | Alessandro Blasetti | ||
第10屆 | 1942年 | 《偉大的國王》 | 法伊特·哈爾蘭 |
《檳加西》 | 奧古斯托·吉尼那 | ||
第11屆 | 1946年 | 《大地之光》 | 讓·雷諾阿 |
第12屆 | 1947年 | 《罷工》 | 卡萊爾·斯泰克利 |
第13屆 | 1948年 | 《哈姆雷特》 | 勞倫斯·奧利弗 |
第14屆 | 1949年 | 《情婦瑪儂》 | 亨利·喬治·克魯佐 |
第15屆 | 1950年 | 《刑事法庭》 | 安德烈·卡耶特 |
第16屆 | 1951年 | 《羅生門(mén)》 | 黑澤明 |
第17屆 | 1952年 | 《禁忌的游戲》 | 雷內·克萊芒 |
第19屆 | 1954年 | 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 | 雷納托·卡斯特拉尼 |
第20屆 | 1955年 | 《詞語(yǔ)》 | 卡爾·西奧多·德萊葉 |
第22屆 | 1957年 | 《大河之歌》 | 薩蒂亞吉特·雷伊 |
第23屆 | 1958年 | 《無(wú)法松的一生》 | 稻垣浩 |
第24屆 | 1959年 | 《大戰爭》 | 馬里奧·莫尼切利 |
《羅維雷將軍》 | 羅伯托·羅西里尼 | ||
第25屆 | 1960年 | 《通過(guò)萊茵河》 | 安德烈·卡耶特 |
第26屆 | 1961年 | 《去年在馬里昂巴德》 | 阿倫·雷乃 |
第27屆 | 1962年 | 《伊萬(wàn)的童年》 | 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 |
《家庭日記》 | 瓦萊瑞奧·蘇里尼 | ||
第28屆 | 1963年 | 《城市上空的魔掌》 | 弗朗西斯科·羅西 |
第29屆 | 1964年 | 《紅色沙漠》 | 米開(kāi)朗基羅·安東尼奧尼 |
第30屆 | 1965年 | 《北斗七星》 | 盧奇諾·維斯康蒂 |
第31屆 | 1966年 | 《阿爾及爾之戰》 | 吉洛·彭特克沃 |
第32屆 | 1967年 | 《白日美人》 | 路易斯·布努埃爾 |
第33屆 | 1968年 | 《馬戲院帳篷頂上的藝人》 | 亞歷山大·克魯格 |
第37屆 | 1980年 | 《大西洋城》 | 路易·馬勒 |
《葛洛麗婭》 | 約翰·卡索維茨 | ||
第38屆 | 1981年 | 《德國姐妹》 | 瑪格雷特·馮·特洛塔 |
第39屆 | 1982年 | 《事物的狀態(tài)》 | 維姆·文德斯 |
第40屆 | 1983年 | 《芳名卡門(mén)》 | 讓·呂克·戈達爾 |
第41屆 | 1984年 | 《寂靜太陽(yáng)年》 | 克里日托夫·扎努西 |
第42屆 | 1985年 | 《天涯淪落女》 | 阿涅斯·瓦爾達 |
第43屆 | 1986年 | 《綠光》 | 埃里克·侯麥 |
第44屆 | 1987年 | 《再見(jiàn),孩子們》 | 路易·馬勒 |
第45屆 | 1988年 | 《圣潔酒徒的傳奇》 | 埃曼諾·奧爾米 |
第46屆 | 1989年 | 《悲情城市》 | 侯孝賢 |
第47屆 | 1990年 | 《君臣人子小命嗚呼》 | 湯姆·斯托帕德 |
第48屆 | 1991年 | 《蒙古精神》 | 尼基塔·米哈爾科夫 |
第49屆 | 1992年 | 《秋菊打官司》 | 張藝謀 |
第50屆 | 1993年 | 《藍白紅三部曲之藍》 | 克日什托夫·基耶斯洛夫斯基 |
《人生交叉點(diǎn)》 | 羅伯特·奧特曼 | ||
第51屆 | 1994年 | 《愛(ài)情萬(wàn)歲》 | 蔡明亮 |
《暴雨將至》 | 米爾科·曼徹夫斯基 | ||
第52屆 | 1995年 | 《三輪車(chē)夫》 | 陳英雄 |
第53屆 | 1996年 | 《傲氣蓋天》 | 尼爾·喬丹 |
第54屆 | 1997年 | 《花火》 | 北野武 |
第55屆 | 1998年 | 《他們微笑的樣子》 | 吉安尼·阿梅利奧 |
第56屆 | 1999年 | 《一個(gè)都不能少》 | 張藝謀 |
第57屆 | 2000年 | 《生命的圓圈》 | 賈法·帕納西 |
第58屆 | 2001年 | 《季風(fēng)婚宴》 | 米拉·奈爾 |
第59屆 | 2002年 | 《青樓姐妹花》 | 彼得·穆蘭 |
第60屆 | 2003年 | 《回歸》 | 安德烈·薩金塞夫 |
第61屆 | 2004年 | 《維拉·德雷克》 | 邁克·李 |
第62屆 | 2005年 | 《斷背山》 | 李安 |
第63屆 | 2006年 | 《三峽好人》 | 賈樟柯 |
第64屆 | 2007年 | 《色·戒》 | 李安 |
第65屆 | 2008年 | 《摔跤王》 | 達倫·阿倫諾夫斯基 |
第66屆 | 2009年 | 《黎巴嫩》 | 塞繆爾·毛茨 |
第67屆 | 2010年 | 《在某處》 | 索菲亞·科波拉 |
第68屆 | 2011年 | 《浮士德》 | 亞歷山大·索科洛夫 |
第69屆 | 2012年 | 《圣殤》 | 金基德 |
第70屆 | 2013年 | 《羅馬環(huán)城高速》 | 吉安弗蘭科·羅西 |
第71屆 | 2014年 | 《寒枝雀靜》 | 羅伊·安德森 |
第72屆 | 2015年 | 《來(lái)自遠方》 | 洛倫佐·維加斯 |
第73屆 | 2016年 | 《離開(kāi)的女人》 | 拉夫·達茲 |
第74屆 | 2017年 | 《水形物語(yǔ)》 | 吉爾莫·德?tīng)?middot;托羅 |
第75屆 | 2018年 | 《羅馬》 | 阿方索·卡隆 |
第76屆 | 2019年 | 《小丑》 | 托德·菲利普斯 |
第77屆 | 2020年 | 《無(wú)依之地》 | 趙婷 |
第78屆 | 2021年 | 《正發(fā)生》 | 奧德蕾·迪萬(wàn) |
第79屆 | 2022年 | 《美人與流血事件》 | 勞拉·珀特拉斯 |
第80屆 | 2023年 | 《可憐的東西》 | 歐格斯·蘭斯莫斯 |